【記者趙文彬/江西報導】在江西省千年瓷都景德鎮三寶村曲徑通幽的小路上,一棟白牆灰瓦的工作室靜靜佇立,這裡是臺灣陶藝家穀源滔傾注心血的創作天地。自 2017 年從臺灣新北市奔赴 “瓷都”,谷源滔已在此開啟了長達 8 年的逐夢之旅,以陶為媒,架起兩岸文化交融的橋樑。
踏入谷源滔的工作室,一樓創作區彌漫著溫潤的陶土氣息,仿佛訴說著泥土與匠心的故事。各類制陶工具井然有序地擺放著,從形狀各異的拉坯機、轉盤,到細膩精巧的刻刀、修坯工具,每一件都承載著他對陶藝的執著。牆上懸掛的陶泥樣本和設計草圖,密密麻麻標注著各種資料與靈感,見證著一件件精美陶藝作品誕生前的構思與探索。
沿著木質樓梯來到二樓,展示區宛如一座小型陶藝博物館。造型獨特、風格明的陶藝作品錯落有致地陳列著,古樸的陶罐帶著歲月沉澱的韻味,線條流暢的茶具彰顯著現代美學的設計感,每一件都凝聚著穀源滔的心血與創意。指尖輕撫過陶器表面,細膩的觸感與獨特的紋理,傳遞著手工製作的溫度。
谷源滔始終堅守純手工製作的道路,從配泥、配釉這些基礎工序,到拉胚時的專注塑形,再到燒制過程中對火候的精准把控,每一個步驟都親力親為。
“手工製作雖然產量小,但能讓作品充滿生命力,更能體現創作者的情感與理念。”谷源滔堅定地說道。曾有人建議他請人分擔繪製圖案等工序以提高效率,卻被他婉言謝絕。在他心中,保持 “臺灣味” 的創作風格,是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關鍵,唯有如此,才能讓臺灣陶藝特色在景德鎮這片陶瓷聖地綻放獨特光彩。
在谷源滔眼中,景德鎮不僅是陶瓷藝術的聖地,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絕佳平臺。來到景德鎮後,他開啟了 “景台雙城記”,每年一半時間沉浸在景德鎮的創作中,另一半時間回到臺灣。兩地往返的過程中,他見證了三寶村日新月異的變化。“每次回臺灣待一段時間再回到三寶村,都會驚歎於這裡的變化,道路更寬敞了,藝術氛圍更濃厚了。”谷源滔感慨道,“這種發展速度讓人振奮,也讓我對在這繼續創作充滿信心。”
谷源滔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陶藝創作者,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。每次返回臺灣,他都會精心挑選景德鎮的特產,青花瓷茶具、富有創意的特色陶瓷擺件等,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。更重要的是,他化身 “文化傳播者”,用生動的語言向臺灣同胞講述在大陸的所見所聞,分享景德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、獨特的風土人情,以及大陸在經濟、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遇到陶瓷從業者,他總是熱情相邀:“百聞不如一見,我希望更多臺灣的同行能親身感受景德鎮的魅力,在這裡找到創作靈感,也能和大陸的陶藝家們互相學習。” 在他的努力下,不少臺灣陶藝家踏上了景德鎮的土地,開啟了兩岸陶藝交流合作的嶄新篇章。
談及未來,穀源滔目光堅定,滿懷憧憬。他希望在兩岸舉辦更多高水準的陶藝展覽和交流活動,為兩岸陶藝家搭建更廣闊的展示與交流平臺,促進兩岸陶藝在理念、技藝等方面深度融合。他還計畫與兩岸高校、藝術機構合作,開展陶藝人才聯合培養專案,讓年輕一代在交流學習中傳承和創新中華陶瓷文化。
“兩岸同胞同根同源,在陶藝領域有著深厚的共同基礎,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,一定能讓中華陶瓷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”
以陶為筆,以情為墨,谷源滔用自己的行動,在景德鎮這片土地上,繪就著兩岸文化交融的美麗長卷。
他的故事,不僅是一位陶藝家的追夢之旅,更是兩岸同胞攜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。